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学国际排名,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其实中国的大学现阶段大可不必跟风。中国人口占比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培养好本国人才,多出一些学术和研究成果,很自然地排名就上去了。中国近年来的发展,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体,也许过不了多久将成为世界第一。也必将吸引更多的优秀的外国人才来中国留学镀金。所以,中国的985,211大学必须改变思路,拒绝洋垃圾和取消外国人超国民待遇。以吸引真正的国际际人才为目标。培养出一大批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尖端人才为宗旨。为中国办学!教育兴国!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大学雄起!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大学在意国际排名,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家长都一直很在意学习成绩排名,就连我们自己也潜移默化的在意起了排名。他是全镇第一名、哪家餐厅某地区排名第一、某运动员第四名无缘奖牌、世界第一高楼大厦、谁家孩子***倒数第一……发现没有,我们生活在一个比较的文化氛围里。人们往往能记住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却很难记住第四名以后的名字,哪怕第四名就差了那么一点点,我们往往以排名去衡量事物的综合实力。
或许是孔子思想影响的缘故,东方文化里有在意排名的习惯。所以大学纷纷比较自己在中国范围内,世界范围内的排名。在高考填写志愿的时候,如果有两所大学我能读,谁不会选择排名靠前的那个呢?而往往忽视了考察大学的学习环境,地理位置,发展前景等等因素。
不知道有没有跟我一样选择自己的大学后悔了的?警示后来者,选择大学不要单纯看排名,需谨慎!
中国大学不自信的体现,洋人说的,都是对的
为什么有985、211、双一流大学建设,就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谁来评价世界一流大学。
其实没有统一标准和权威说法,就是靠这些商业利益为先的大学排名。
有人说我们排世界多少名了,进步多少名了有什么好处?当然有好处了,即使这个排名大家都知道有人为操作的可能性,但是很多人需要这个排名,至于他的不足之处就可以选择性的忽略了啊
你想去年排世界1000位,今年排世界100位,多少好处啊。
很多排名在国外狗屁不是,但是一旦到国内,洋人排的名,必然认为是权威,于是所有人顶礼膜拜,因为好处太多了。
领导高兴啊,有面子。
学校高兴啊,又可以向***部门要更多建设经费。
很多普通人除了买必须的生活用品外买其他的商品都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也会相互攀比和贬低对方。这就是典型的活给别人看,别人的言语左右自己的行为。这就是不自信的最直接体现。中国大学就是这种,自己不注重自身的教育质量,科研开展,却想着怎么多招留学生,而这些留学生说白了论量不论质,只要你愿意来,是人就行,以免试、给钱、陪读等吸引。这种能建成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那才是真的没天理了,这只会让国内外优秀学子更加远离中国。
因为比起软性指标,排名这种可量化的硬性指标,更容易追踪。
你说你的学校更好了,凭什么这么说呢?看口碑吗?口碑怎么量化呢?看人才培养吗?什么样的算人才呢?你说XX样的人才是人才的时候,都有小机灵鬼出来跟你说,职称高/收入高/名气大/官阶高。。。就是人才吗?
而且更要命的是,中国的大学都是公立大学,不仅要服务下面,更要让上面高兴,拿得出让人看得见的数字,比软性指标更有说服力。
所以阿,到最后,还是发表论文量,论文引用率,SCI多少篇,国际排名多少,这些指标可量化,最有说服力。
我们说的,世界排名,其实就是USNEWS,Time,QS,还有ARWU,都是人排出来的,肯定不会完全准确,但是拿出一个排名,就是个可比较的东西,谁也不会说,排名第5不如排名第8。
你别说学校,就这么说吧,每次世界排名出来,吃瓜群众们,每次看到大学排名的时候,有几个会思考一下,他们排名的指标是什么?不都是直接看到排名,就发表“感慨”了。能想到背后排名机制的,一般也就是一句话“XX收礼了”。
而且,其实你很容易发现,在中国各界,人们都很在乎这种可以量化的指标,因为看起来“更公平”,高考看分数,出国留学狂刷Gre,托福,雅思,找工作了看谁的证书多,工作了几年后,朋友间比谁的收入高,谁的车贵,差不多都是这样的。
欧美人为啥不来华留学,你去欧美大街上随便问问,有几个人能说出中国凢个大城市的名字的,因为他们缺乏对中国的了解,相反,你在中国大街上随便问问,中国人对欧美国家的了解,可比欧美人强多了,为啥有这种反差,这也是绝大多数西方媒体宣传和报道的结果,报道中国大都是负面的,片面的信息,对于中国好的方面,从而是视而不见,就连我们隔壁的印度,就是如此,更何况欧美人。
上海大学的国际排名和国内排名的差异,其实体现的主要是国内和国际两种大学排名在指标上的差异。在国际大学的排名上,比如就以QS为例,分别是5大指标: 学术同行评价、论文引用数、师生比、留学生比和国际教师比,这些指标的比重分别是40%,20%,20%和5%, 5%。在这个指标里面我们可以看得见,最大的比重是同行评价。这是一个相对比较主观的评价,我们也很容易想得到国际同行的评价跟国内同行比的评价可能会有一些比较大的差异。另外在国内的大学排行中,通常没有留学生比和国际教师比这两个指标,所以造成大学排名的差异也很正常。即便是国际大学的排名中,也是分很多个。比如校友会的世界大学排名,与前面的QS的排名就有一些差异。在这两个大学排名里面,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在前两位这都很正常,但是第3名开始就有所变化。比如在校友会的2019世界十大权威大学排名里面,国内排在第三的是浙江大学(排名世界第73位),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的世界排名分别为85和***位。但是在qs的排名中,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分别为44和59位,浙江大学的排名是第68位。这就说明,即便是国际大学的排名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关于上海大学的评价,很多人说上海大学口碑不好,这是一种误解。上海大学主体由三个大学组成,上海科学[_a***_]大学,上海工业大学和老上海大学。老上海大学校区分散在市区各个角落,校区面积狭小甚至不如一些中学,所以被部分浅薄无知的本地人调侃为弄堂大学。实际上合并的主体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工业大学校区都很正规,怎么可能是弄堂大学。
学术上,虽然作为地方大学,上海大学拿得出手的东西不多,但也不是那么不堪。科研或许不行,但是动手能力一点不差。上科大,上工大,二医大几乎不对外省市招生,因此名气不响,而同为市属的二医大虽然院士人数这种表面指标不厉害,但并入上交之后,录取分数,名气各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上海工业界在第一线干活的很多是上科大,上工大的毕业生,很多是本地企业的中高层,这就是新上大本地***多,受上海市***重视,所谓上海市亲儿子的根本原因。因为地处上海,钱老自己也是接受过海外教育,所以上海大学是实用型,外向型的大学。注重就业和社会能力的培养,鼓励毕业生出国。
50多其实也不低了,目前下属院校基本都是地方部队改编合并起来的,能在上海大学圈里排在中上游也不容易的。跟交大复旦深厚底蕴和既有实力不能比肩,和同济华师大特色鲜明的地位也有一定距离。但是依靠市***的支持,过5-10年还是会有更好发展的,对得起上海大学这个招牌,就如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还有那个东京大学😄
中国教育因为唯分数论被人诟病,不过,国际大学排名也是唯唯分数论,评分有明确的指标和计算方法,只要有决心,全校一起努力(论文互相引用等),花钱(请其他大学教授挂名发文章),二本也能压过清北。
上海大学还算有点内容的。US NEW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系全球第19,亚洲第1。清华数学才排国内第6呢。同样来自齐鲁大地的山东科技大学全球第24,只比北大低0.1分。
上海大学没有医学院,既然自称是综合性大学,应该是欠缺的。现在排名也就是这个水平。如果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科技大学没有合并进去,上海大学排名更低。相反工大和科大排名会更前一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为什么不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weihaihh.com/post/16717.html